張建:去除對立思維 方有利香港融合國家發展

林至穎﹕融入大灣區——如何令香港青年刮目相看?
何建宗:內地教師資格 對港人在內地發展的啟示

如果評選2018年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的關鍵詞,「融合發展」無疑排在首位。2018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港珠澳大橋啟用是內地與香港融合發展最具標誌性的事件,這兩大事件不出意外也將入選2018年香港十大新聞。除了高鐵、大橋,再加上香港與廣東的口岸設置及香港與內地的航空網絡,可以說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基本上實現了陸海空互聯互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從香港社會對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的認識來看,遠沒有達到像基礎設施一樣的互聯互通,對兩地融合發展的認識尚有進步空間。

港人對兩地融合的認識有進步空間

目前對於兩岸三地融合發展有一個經典的概括:台灣是「先融合,後統一」;香港是「先統一,後融合」。我認為也可以說對台灣是「以融合促統一」,對香港是「以統合促治理」。但在台灣社會拒統是主流,在香港拒「融」雖不是主流但卻有很大反對聲音的情况下,兩岸三地的融合發展確實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

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其實與改革開放的進程幾乎同步,只不過改革開放初中期的融合發展,與今日的融合發展的主導方和內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改革開放初中期的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以香港為主導方,香港商人、專業人士等來內地經商從業,為內地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正如上月習近平在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所言:「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從香港視角來看,改革開放初中期不少港人認為香港制度比內地優越,內地會被香港制度所「融」,所以對香港自身發展很有信心。但從內地視角來看,不少內地人士認為,內地借助包括香港在內的對外平台,通過改革開放,會實現國家發展,而兩地制度差異會相安無事,即所謂「井水不犯河水」。

時移世易,經過幾十年的兩地互動,內地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矚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內地也在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環境治理等國家治理實踐。而香港在國家安全、國民教育、政制發展、「港獨」思潮等問題上對中央提出的挑戰,導致中央要加強對港全面管治權。與此同時,去年中共十九大報告的話語是「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黨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香港借助國家發展實現自身發展,讓香港民眾對包括大灣區在內的國家發展有獲得感。在這個背景下,內地與香港之間兩地制度差異並非相安無事,反而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直接交鋒,香港在部分問題上對中央提出挑戰,帶來意想不到的管治難題。

顯然,面對不同發展格局及內外環境,內地與香港對融合發展的認識是不同的。近年筆者頻繁往返內地與香港,與香港各界有不少接觸和交流,在談到融合發展時常聽到一些「獨特」看法,這些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內地吸引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引起香港社會一個憂慮,即是否會掏空香港人才,香港的發展會否失去青年人才支撐?但實際上香港青年赴內地就業、創業的比例非常小,各地出台吸引政策,並沒出現在比較廣泛的領域有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但這種認識,在內地大力宣傳便利香港居民、出台政策吸引青年就業創業的宣傳下,容易導致香港社會的擔憂和誤解,誤解主要在於認為這是中央邊緣化香港的政策。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特別是推動大灣區建設,會引起香港以本土為主要市場的商界的憂慮,即由於香港部分企業競爭力已不如內地企業,兩地融合發展會否被內地企業佔領香港市場、擠壓本土企業市場空間?與港府宣傳的香港在大灣區發展具有金融、商貿、法治等優勢不同,有民調顯示,多達56%香港民眾表示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與內地城市比較,其優勢很小或完全沒有優勢。其實香港是最市場化、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沒有內地企業來港,也必然有外國企業來港。香港本土企業應在競爭中提升自身,而不是將其歸咎於內地企業來港壓縮其發展空間。

結合香港與內地優勢 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隨着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和兩地融合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新情况、新問題,需創新予以應對,比如高鐵「一地兩檢」、大橋通關等,但這引起香港社會一種憂慮,即一國兩制實踐的不斷創新會否壓縮一國兩制空間?事實是中央對港政策嚴格按憲法和《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始終如一。此外,談到香港在國際化、內地化、本土化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今年6月中大發布的調查顯示,近30%受訪香港民眾認為香港加入大灣區規劃能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好處;認為會帶來壞處的比率為12%;以「好壞參半」作答、持不明確態度受訪市民仍高達45%。雖港人對兩地融合發展不是很樂觀,但融合發展正是要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融入到借助內地的優勢中,使其能將本港優勢與國際化優勢和內地優勢結合,提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不少人士缺少大局觀,較少從國家高度來認識問題,也沒有思考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眼光往往只聚焦香港利益,將世界形勢、國家大局和香港利益結合在一起看待某些事情。只有去除把國家與香港對立起來的思維,才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的長遠發展。

作者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