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一國兩制進入了某種中期時刻,中央與香港社會包括反對派都在認真思考「香港向何處去」的嚴肅政治議題。「50年不變」在九七前尚且作為一個可以延遲思考的遠期問題,但斗轉星移20年已過,國家發展及世界秩序發生了出乎香港社會預期的結構變遷,未來30年已不遠,或者借用人工智能領域的流行語「未來已來」。香港的本土主義焦慮甚至「2047二次前途」問題意識,與這種時間意識的提前到來及國家發展的強勁態勢有密切關係。國家愈發展,「兩制」關係愈趨向「一國」,香港本地社會對自身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維持信心」就會下降,而對國家的認知、認同與信任未能與時俱進,這是近5年來陸港多層次政治與觀念衝突的基本來源。
中央治港這5年,以2014年「白皮書」作為結構轉折點,「一國」法理、依法治港及最終確認的「有序融合」成為治理新重點與新方向,這與回歸後15年間偏於「兩制」的高度放任治理模式有很大差異。這並非中央放棄一國兩制而改弦更張,實在是因應國家發展進程及香港社會轉型需求而在一國兩制進行的合法合理調整。香港本地社會對這一偏向「一國」的國家建構調整顯示出不適應症,繼續循「民主普選」和「完全自治」方式構築針對國家的「制度防火牆」,繼續小心而焦慮地維護「井水不犯河水」,而對已到來的「兩制融合」歷史時刻缺乏最基本的認知、認同與主動性。
對香港而言,是否「融合」考驗着香港的世界體系歸屬,到底是繼續保持作為西方體系的嚴格組成部分及價值聯盟成員,還是面向國家思考新命運、身分與歸屬。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容許香港最大化保持和延續了與西方的嚴格一致性,卻未能設計及保障香港「融入」國家的明確預期及制度安排,但一國兩制的初衷初心內部存在對「融合」的規範性期待,存在對「愛國者治港」的理想政治狀態的追求。當香港的反23條立法、反國民教育、佔中及本土分離之連番興起,日益結構性破壞中央關於一國兩制的初衷初心及國家理性時,中央的全面管治權法理就成為應對本土挑戰及殖民化遺產的根本憲制抓手。
2017年出現了較為顯著的「國家形象進港」事件,使既往較為飄渺模糊的國家形象與標誌開始直接出現於香港社會及普通市民面前。較為顯著的事件包括國家憲法日首次在香港舉辦活動及十九大宣講團高規格入港宣講,這些努力與習近平主席七一香港講話中關於將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論斷是一致的。
香港必需完成「紅白結合」
這些「國家化」努力必然觸及甚至刺痛香港社會原有政治與文化神經,引起一定的反彈反對。但這種「刺激反應」是一國兩制全面準確實施必然要經歷的。在國家憲法日宣傳過程中,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的「香港回歸染紅說」引起香港社會議論紛紛,引起對「紅色中國」與香港「顏色政治」演變的恐懼與焦慮。
長期以來香港習慣了背靠西方對中國進行關於自由民主的「顏色革命」,未曾預料會在一國兩制下遭遇「染紅」的另一種「顏色革命」。但實際上隨着國家軟硬實力的結構增長及在全球治理中的規則化發展,香港必然需要重新認識中國的國家之「紅」,必然需要完成最低限度的「紅白結合」。這是一國兩制之「一國」前提與本體地位,及十九大關於全面管治權與高度自治權相結合之「結合論」的合邏輯展開,符合基本法的完整意涵與法理定位。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從地理及法理上皆無可爭議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構成區域之一。在有特區區旗飄揚的地方均有或應有中國國旗,故在政治象徵和主權意義上,香港便算是「紅色」的,是「紅色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域。但另一方面,「兩制」安排有其特殊性和辯證性。在具體的治權和生活方式及社會制度意義上,香港又可被界定為不完全「染紅」,甚至一定程度上與「紅色」兩字無深度交集。一國兩制應允了50年內香港得以保留原有社會制度及生活方式,故王振民的「染紅說」主要還是從政治象徵及主權意義上論述,不應簡單化將其理解為香港與內地即將「一制化」。解讀該話語者亦應客觀尊重香港回歸以來「兩制」在歷史及憲制層面上的客觀差異,並要善於應用這寶貴差異去服務香港及國家利益。
矯正香港「1.0版洗腦」後遺症
當然王振民的說法也體現了某種中央焦慮的存在。在回歸20年來的很長時段內,香港在23條立法、國民教育及認同國家的歷史、政治和體制方面可謂進展甚微,也由此顯現出一種在人心回歸方面的困境。
上述去殖民化措施及成效的缺失,正是應當着手解決的現實問題,是過於「白」而不夠起碼的「紅」的問題,是一國兩制之「紅」與「白」的割裂,不是水乳交融,類同油水分離。因此在政治象徵與主權意義上說香港「屬紅」固然不錯,但一國兩制決定了香港的高度「留白」,而符合基本法預期的「適度染紅」,亦即香港有序融入及認同國家的過程,則絕不是一如那些所謂讓香港人接受洗腦、受到「染紅」的無端指摘那般不具正當性及合理性,而正是中央治港的正當期待及一國兩制之國家理性的合理釋放。
今日之國民教育、基本法教育及融入國家的新身分認同,就是要適度、結構性矯正香港本地「1.0版洗腦」的精神殘缺及其後遺症,是香港人之精神結構「補課」與健全化的良性過程。所謂去殖民化、人心回歸,說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情。一國兩制下的「新香港人」應當是「白裏透紅」,一方面奠立中國人身分政治認同的底色,另一方面疊加國際化的「白色」光澤,如此才能繼續作為「東方之珠」耀眼全球。女王的王冠早已退入歷史,黯淡無光;今日的香港必須成為「中國之珠」,披上中國「紅色」光芒,才能真正「滿血復活」,重整社會士氣,再創發展奇蹟。
「新香港」重新出發必由之路
近日一地兩檢方案已獲人大批准,獲國家立法意義上的憲制合法性。2018年該議題的本地立法預期將在民意及人大決定憲制合法性支持下獲通過,香港高度自治將進入「有序融合」的「大灣區時代」及「一帶一路時代」,通過國家的「再國際化」成為「新香港」與「新香港人」重新出發的必由之路。
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 (2018年1月5日)
圖片來源: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0620/346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