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至穎:同為香港開新篇 陰陽互濟方有成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祝賀李家超先生高票當選第六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何建宗:偏見與「雙標」阻擋不了「愛國者治港」實施

四月中,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拉開帷幕。作為本地智庫,「一國兩制青年論壇」更關心在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以後,長期困擾香港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否有解決的可能。「下屆怎麼辦」系列集合本智庫研究團隊對若干香港問題的分析和建議,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2022年4月29日,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先生發表政綱,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其政綱有四大重點:強化政府管治能力,增加房屋供應,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建立關愛共融社會。政綱直指香港面對的外憂內患,展現出銳意改革的決心。任何改革都會面對阻力,執行過程中需要通盤考量,在矛盾中找出合適的突破口,造就善治的契機。

強化政府治理的成敗,政治委任官員與公務員的關係是關鍵。第五波疫情的爆發反映政府的確需要增強管治能力。架構重組方面,強化戰略謀劃、政策研究和整體統籌能力,政治委任官員與公務員的關係是關鍵。首先政治委任官員可納入熟悉內地政商界的人士,如各省市政協港區委員,以利協調國家與香港的政策,動員相關界別,達成政策目標。此外,政府應修訂《公務員守則》,政治委任官員負責決定相關部門的預算內部分配,以及評核其部門的公務員表現,以確保公務員具備動機落實其政策。權限變更的改革步伐,需要一出手就要盡快到位。但相關官員執行其權力時,需要注意避免對公務員隊伍打擊面太廣。

KPI易引發爭議

管治團隊設立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簡稱KPI)時,需要綜合考量施政目標與可行性。為政府訂立關鍵績效指標,是良好且值得支持的改革重點,但是也容易引發爭議。現任政府公務員工作普遍並無設立相關指標,每年薪酬調整按所屬職級的薪級表,以及根據私人市場薪酬趨勢調查。引入新制度改變工作文化,放在不同組織也容易引起反彈,箇中關鍵在於避免讓普遍成員產生惡意對待的觀感。政策剛剛推行時,需要避免形成KPI要求過高、合格率過低的局面,觸發公務員團隊普遍牴觸制度的困局。當中突破口可為運輸署和警務處等,其工作文化最為勤勉,要求可以設立得更高,取得成效後應積極表揚,樹立起可以示範的標杆。部門與個人的表現優劣,則以薪酬待遇與晉升前景的差別加以彰顯。

政府需要為國家安全政策的推行,做好危機管理的準備。奠定安穩基石是題中應有之義,當中包括《基本法》23條立法,為不同安全領域設立預案及管控風險。當前國際形勢凶險複雜,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常懷沒落的焦慮,以及社會貧富懸殊帶來的民怨,動輒採取過激外交行動,迎合選民意識形態,轉移社會矛盾的焦點。美國及歐盟近來因應烏克蘭戰爭,對俄羅斯發動最高規格的經濟制裁,則足見一斑。李家超先生在參選後隨即被Google封鎖其YouTube賬號,更可見西方社會對特首候選人不懷好意,落實國家安全必會增強其敵意,極力打擊香港發展與政府是可以預計的風險。管治團隊事先為此做好預案,選擇適當的時機推行上述政策,是成功奠定安穩基石的關鍵。

政府精簡程序是化解房屋供應不足的前提。除卻個別項目的推出以短期應急,政府在程序精簡上也需要立足長遠。政府流程過於繁複,是房屋問題的首個關口。以新發展區變成可以動工建築房屋的熟地為例,前期工作包括規劃及技術可行性評估、環境影響評估與公眾參與等環節,需時4至6年;法定規劃過程需時1至2年。收地及清理除卻土地收回、重置與賠償,還包括土地勘探及工程設計,需時約4年;工地平整及基礎建設工程又需要5年,期間後兩者往往多次重複。

下屆政府應力求將相關程序縮短至5至10年內完成。單單是將土地變成熟地,程序已經繁複耗時如此,增加房屋供應的時間只會更長。政府需要減少當中重複及不合時宜的程序,把開發土地的時間長度縮短為特首任期之內,才能令往後的政府管治團隊具備能力處理房屋供應問題。如是者,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和明日大嶼計劃則可獲政治支持,得以有效落實,增強建設力度也指日可待。

加快與內地通關

當前疫情與戰爭陰霾令香港面對更激烈的國際競爭。早前在防疫政策解禁上,香港與新加坡呈競爭之勢,爭相加快對國際通關的步伐,爭取外商以推動經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的經濟制裁空前嚴厲,西方社會更因政治原因肆意侵犯財產權。金融業在香港經濟地位重要,在港金融機構廣泛參與新興市場投資,部分涉及俄羅斯相關資產除了遭受減值損失外,還可能遭到評級機構或歐美客戶的杯葛,業務很可能受到影響。

香港需要立足自身在全球供應鏈的定位,應對國際競爭。香港的經濟腹地在於堅持動態清零的中國內地,新加坡則是有意或正履行與病毒共存的東南亞國家,外商對香港定位為發掘內地商機的離岸市場,從中資股的市值與數量對港股的比重可見一二。因此,香港下屆政府的關鍵在於加快與內地通關,以及大灣區整合,營造更多投資機會,吸引外資流入。此外,李先生在政綱中提及,香港需要鞏固金融中心,發展創科中心帶動經濟轉型,開發北部都會,塑造文化制度,強化法律服務,以及加強對外推廣和吸引投資,這都展示出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決心,延續上屆政府《施政報告》的政策。

香港的創科發展不能只看香港,需要以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來推動變革。需要找有推動深港科技國際創新經驗的機構和集合「官產學研」4個網絡的專業人士參與落地,及發揮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新創意創業中心等有深港兩地背景而又早有國際化實踐的機構協助對接。此外,創科發展需要對教育、早期科研的持續投入,政府需要提前籌劃創科具體發展方向,以便集中優勢,聚焦發展。同時,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香港需要加強與灣區不同城市政商界的長期溝通及聯絡工作,建議仿效深圳市前海在香港的做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設立香港在內地「大灣區聯絡官」制度,委任有廣東經驗及深耕廣東的人士出任相關角色,推動落地。

優化醫護 關懷老弱

社會共融是強化政府管治能力的一體兩面,處理民生問題。李先生在政綱中提出,優化醫療護理系統,關懷安老助弱解困,創造青年上流機遇,優化教育裝備未來。以上都是民生面對的急切問題,包含醫療需要、安老及勞工福利、青年發展與教育,同時也是政府支出的重要領域。李先生在政綱中提出,政府在十八區建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也應在以上領域有所建樹。以基層醫療系統的建設為例,這需要市民積極參與,建立起有效的病歷資訊及追蹤機制,以便醫療系統及早有效地辨識其醫療需要,配對適切的醫療服務。這些都需要市民建立社區健康的概念,動員市民參與,提供轉介服務,皆是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用武之地。教育、青年上流機遇的創造和長者及勞工待遇,同樣是嵌入社區的領域,是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可為之事。

總括而言,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先生發表政綱,提出四大政策綱領:強化政府管治能力,增加房屋供應,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建立關愛共融社會。強化政府管治能力的成敗,取決於政治委任官員與公務員的關係,關鍵績效指標時可否平衡施政目標與可行性,以及能否為奠定安穩基石,做好危機管理的準備。政府精簡程式是化解房屋短缺的前提,建議縮短至5至10年內。香港面對的國際競爭因疫情與戰爭陰霾更激烈,更需要加強與內地聯繫。社會共融是增強政府管治能力的一體兩面,化解困擾大眾民生問題。香港面對的困難很多,對新特首及管治團隊的考驗相當嚴峻,需要陰陽互濟方有成,開創美好新局面。

 

下屆怎麼辦系列.之五

作者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

原文刊登於《信報》A15時事評論版(2022年5月7日)

 

其他「下屆怎麼辦」系列

系列1:何建宗、全乃天:從移居到通勤:我們的大灣區願景

系列2:甘文鋒:改革區議會推送地區良政善治

系列3:何建宗:公務員的「政治中立」與政治忠誠

系列4:何建宗:邁向學習型政府──未來智囊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