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權:摒棄官僚思維 治港始有出路

李曉兵:特首之特 — 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觀察
甘文鋒:什麼是開明建制派?

今年特首選舉,一如預期林鄭月娥以高票當選特首。但在選戰勝利的背後,卻埋下了離開普選愈來愈遠的訊號,撇開政治層面的問題,如何時重啟政改等不談,單是技術層面,卻出現三大倒退現象

沒有行政配合 政綱難落實

1)行政系統排斥非原殖民地道統的傳承,非公務員完全不參與特首選舉:本屆參選人只局限於前殖民地培養的行政及司法官員,商界、專業或其他界別完全絕迹參選特首,這和在過去20年的一國兩制實踐中,非來自公務員系統的特首及其任命的部門首長,皆受到行政部門不同程度的排斥或消極態度應對有關,最終數碼港變質,齊心變不齊心,空降首長被惡意冠名,總之在非原殖民系統指揮下,行政命令就執行不順暢,政綱難以落實。

2)技術官僚思維應對政治議題,沒有主導和開創格局的政治應對能力:不論林鄭月娥或曾俊華,皆只重點着墨於技術層面如房屋、教育等議題。但在政治層面的處理能力,如何協調建制泛民或民間左右團體的權利分配及平衡(Check and balance)、如何應對各類政治宣傳(Propaganda)的壓力和支配、如何突破大格局限制(如三權分立不合作等),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知識、能力、經驗去面對是一大問號?

反思選舉制度 如何化解矛盾

3)以選舉化解社會矛盾及對立的設計不良,反而是誘發社會矛盾之源頭:一般選舉的候選人,皆有一定的政治立場與願景,以對應迎合他們所選擇的那類別選民,以爭取支持;並透過選舉,少數服從多數,決定社會未來政策路向被大多數人接受。但此次選舉的候選人,從一開始就只以救火英雄姿態出現,政綱只針對整體社會事務,而不針對目標選民的心理預期;反而是要目標選民調整心理預期去遷就候選人政綱,倒果為因,使選舉完全失去化解社會矛盾的功能。

凡此種種,對香港的民主進程,在技術層面已產生愈來愈多障礙,要是還不想辨法改善,我要真普選,只會成一個遙遙無期的口號。

作者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註冊電機工程師

原文載於《經濟日報》 (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