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至穎 : 百年變局,香港何從

施漢銘 : 「初選」或構成「舞弊」
何建宗、施漢銘:從美國司法案例 看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的關係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截至2020年7月24日爲止,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1563萬,是香港人口數目的2倍以上。流行病的危害是疾病屬性與社會結構的互動結果。新冠病毒危機帶來百年未有之大封鎖,香港失業率因此創15年新高,環球同此凉熱。疫情更加劇中美博弈烈度,港區國安法的成立更是焦點所在。面對百年變局,香港應何去何從?

 

這場百年變局由新冠病毒危機揭開序幕,凸顯全球治理嚴重落後于經濟全球化。過去四十年間,美國爲首的國家力行新自由主義,縮减政府對社會的管制,推動自由市場,掃除國際資本流動與組織生産的壁壘,造就密不可分的全球供應鏈 與 空前繁榮的資本市場。新冠病毒的擴散正是沿著全球經濟活動的脉絡進行傳播,醫療的全球協作遠遠落後于經濟全球化。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作爲這個議題的國際組織,影響力不足以號令防疫物資的生産重鎮與應對政策,更不足以有效協調各國醫療與衛生政策。美國資助金額最多,更可以因為自身議程喜好,隨意中止資助,威脅世衛。經濟全球化的整合空前嚴密高效,也導致疫情傳播如斯迅速,實在是百年未所見的現象。

 

當疫情順沿著全球經濟活動的足迹傳播,美國爲首的發達地區竟成重灾區,其社會治理的薄弱表露無遺。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從1月23日武漢封城起,非但沒有團結國際社會,領導各國防控疫情傳播,更是一味冷嘲熱諷,毫無作為,白白虛耗防疫黃金時間。疫情一爆發,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便一味追責、索償和妖魔化中國來推卸責任;當中國推出援助,則只是陰陽怪氣地負面標籤爲奪權。美國一再加劇與中國的衝突來轉移國內矛盾,疫情管控措施却游離不定。在新自由主義的政策框架下,美國的醫療系統主要是私營醫院,以自身經濟效益爲首要目標。故此,醫療服務及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缺乏金錢的窮人醫療需要不能化為需求。結果,美國一躍成為重災區。截至7月24日為止,感染人數超過409萬,死於人數更突破14.5萬,與中國受感染人數控制在8萬多相映成趣。西方社會的公共治理與社會制度素爲各國的模範,如今竟如此千瘡百孔,更被非西方社會比下去,此乃百年未見之變局。

 

疫情的爆發加劇了歷史趨勢,中國成爲全球化的主要經濟動力。疫情爆發後,中國果斷地進行封鎖隔離,以健康碼等數碼化的方式追踪監控疫情,不惜犧牲短期的經濟表現,有系統而强力地采取政策控制疫情,力行穩企業、保就業和加快數碼化轉型的經濟政策,定穩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故此國民經濟得以迅速復蘇,第二季GDP按年增長3.2%,取得全球罕見的正增長。其中,疫情與中美對壘加速一帶一路的成功。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東盟(ASEAN)躍升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一帶一路沿綫國家進出口總額占比高達29.5%。如此風雨飄搖,中國依然在全球化作出如此貢獻,與美國不斷推出國際組織,高呼逆全球化相映成趣。中國作爲非西方社會,竟逆市突圍,推動全球化的步伐更快,此乃百年變局的要害。

 

港區國安法引來的國際反應,便是中國成爲全球化主要動力的認可。國家迫于港獨思潮涌現,民粹暴力肆虐香港街頭,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但香港在國家安全的立法工作過去毫無寸進,令警方缺乏法理依據行事,不得不在全國人大的層次訂立港區國安法。此法刊憲生效後,國際社會風雲變色。歐美等27國聯署反對港區國安法,指控中方『破壞一國兩制』,但多達72國聯合表態支持港區國安法,爲數不少是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美國盟友高達68國,如今竟只有27國反對中國,其中沉默不語的還包括有美國駐軍的韓國;中國素來採取不結盟原則,如今竟有72國支持。中國與西方國家間的國際影響力如此此消彼長,是百年未所見之變局。

 

香港依然是中國面向全球的重要平臺,這一點深受全球投資者認可看好。港區國安法雖然被西方政客妖魔化,但全球投資者依然不爲所動,照樣看好香港前景。5月22日,全國人大公布將制定港區國安法後,恒生指數回落不久後,迅速收回失地,更回升到3個月來的高位;6月30日,港區國安法刊憲公佈後,7月份大量外資涌入香港,導致恒生指數(簡稱恒指)已從6月底的24484點攻上26000點大關,頭6個交易日更是每日交易量在2000億港元上下,較之此前1000億港元左右或以下截然不同。恒指上揚主要由內地新興經濟股帶動,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中芯、美團、微盟、網易、京東和小米等。種種迹象可見,香港依然是中國面對中國面向全球的重要平臺,得到全球投資者的認可。

 

面對如此百年變局,香港應何去何從?香港經濟要再現繁榮,首要之處是維持社會穩定,令經濟活動得以安全進行,步入復甦。除了做好防疫工作,香港需要令核心産業熬過疫情帶來的經濟蕭條,决心保護國家安全,預備方案處理民生問題的隱患,以免重蹈覆轍,一如去年社會動蕩動搖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

 

核心産業上,政府應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維持核心産業的生存和發展。疫情令大量面對面的經濟活動難以進行,正是窮則變,變則通之際。數據化專業服務可以令跨境業務更有效率地接洽進行。灣區正經歷著關鍵的產業轉型,需要逐步從勞動力與土地為經濟的主要動力,轉為技術與資本,當中製造業是關鍵所在。香港的核心産業主要爲專業服務,包括金融、法律、會計等等,爲灣區製造業的産品創新與面向國際化的過程所需要。其中,金融科技與不同產業互動較多,可以是扶持產業的關鍵節點。此外,港府與省政府接洽時,疫情受控便以健康碼、嚴格的衛生檢查和登記方式,容許物流及航空在定點城市,進行有限度來往,維持產業生存和發展。若是風險可控,則可以逐步擴大範圍;一旦情況惡化,則收縮和保持觀察。

 

在確保經濟活動安全上,港府應從教師培訓加強愛國教育,控制民粹暴力這樣內地與全球投資者才能更安心用香港這平認同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觀念,才能避免為別有用心之輩煽動,肆虐街頭,自毀前程,社會動盪。目前,港府除了增强中小學教綱外,新入職教師及晋升教師需要接受教育局的培訓,內容爲國家級及國際教育發展,加强教師操守。然而,教育局提供的培訓往往時間有限,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具體做法應為調整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及大學教育學系的課程,設立一個學期專修國家安全法的必修課,除却港區國安法的內容,更應該納入國家安全法律及措施進行國際比較,深刻認識國家安全的本質、因由和具體做法。其中更可內含教師考察大灣區發展,瞭解不同産業的發展和技能需要,思慮學生的長遠出路。如是者,培養出來的教師認同國家,具備國家安全意識,從根源解決學生暴亂問題。

 

爲了避免民亂危及經濟活動的安全進行,港府也應著力增加公營房屋,消除民怨。任何民粹主義政客之所以有牽動社會動亂的力量,根源在於民怨強烈。民怨一平,民粹主義政客便無生存空間。香港目前的主要社會矛盾除卻國民身份認同,更有住屋難的民生問題。住屋問題在於供應不足,已是社會共識。為此,港府的目標是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具體策略為大幅擴張可用土地,建立新市鎮和扶持相應產業,加速房屋興建的流程,帶動相關行業就業機會,同時減低市民的居住壓力。港府首先要做的是先對市民開宗布誠,作出承諾,然後持續跟進事宜,展示服務市民的誠意。

 

總括而言,疫情凸顯全球治理遠遠落後于經濟全球化的步伐,西方社會的治理失敗表露無遺,中國成爲全球化主要動力,此乃百年未見的大變局。全球投資者依然認可香港作爲中國窗口的角色。故此,港府加強專業服務業與灣區製造業的接洽;此外也應加強愛國教育,著力增加公營房屋,消除民怨,以保經濟活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