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偷換概念不能掩蓋核污染惡行

在TVB遇見你!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評選2023 佛山順德賽區
本智庫「北京內蒙學習考察團」圓滿結束

隨着距離日本向太平洋排放福島核污水的日期愈來愈近,近日特區政府宣布日方一旦排放核污水,將即時禁止從東京都、福島縣、千葉縣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香港。面對日方一意孤行的不負責任之舉,特區政府果斷採取措施,不僅有效保障市民健康,也以實際行動重申其對核污水排海的反對立場。

目前,日本擬排放的核污染水主要來自福島核事故後的堆芯冷卻水、雨水和地下水,曾與熔化的堆芯直接接觸,包含的放射性元素有容易在人體內蓄積的「氚」、以及容易導致甲狀腺癌的「碘-129」。據初步估算,福島核污水包含的放射性核素有60多種,現有技術不能對其中的很多核素進行有效處理,部分核素可能隨洋流擴散,引起水質污染,並在食物鏈中進行累積,可能導致生物體的遺傳損傷、畸形和生殖問題。核污水排海將帶來不可預估的生態破壞且範圍達到全球,各方有權表達正當關切。

然而,面對中央及特區政府出於公眾安全產生的合理質疑及反對,日方卻試圖偷換概念,將矛頭轉向 「一國兩制」制度。7月11日,《日經亞洲》發表題為《香港在福島核污水問題上成為中國的戰狼》(Hong Kong becomes China’s ‘wolf warrior’ in Fukushima water fight)一文,宣稱香港在日本排放核污水一事上的立場與以往「優先考慮經濟利益」的做法不符,並以此斷言特區政府「在涉及政治問題時被強烈要求遵從黨的路線」、「一國兩制逐漸消失」。相關說法不僅毫無事實根據,更顯示出日方企圖通過騎劫「一國兩制」,以逃避福島核污水問題所引起的全球關切和批評。這種試圖混淆視聽並操縱輿論的行為應受到譴責。

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堅持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完善全球環境治理,尋求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目前,福島核電站已產生130多萬噸核污水,且每天新產生的核污水約有100噸,預計向海洋排放的時間將長達30年。面對長期儲存、氫氣釋放、地層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釋放等多種解決核污水處置方案,日方卻選擇經濟代價最小的排海方案,全然不顧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命健康。這種把金錢置於人類生命健康之上的做法,必然遭到中國乃至國際社會反對。

事實上,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不僅面臨國際壓力,也遭到本國國民、尤其是漁民的強烈不滿與反對,充分反應出日方才是真正以經濟利益為先,在未與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情況下一意孤行。2021年2月,福島縣漁聯宣布在福島縣海域捕獲的黑鮋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銫超標,濃度為每公斤500貝克勒爾,超過每公斤100貝克勒爾的日本國家標准5倍。2022年1月,在福島縣附近海域捕獲的黑鮋再次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銫濃度達到每公斤14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國家標準14倍。2023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口捕獲的黑鯛中檢測出每公斤高達18000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銫,超出標準180倍。儘管連續多年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日本政府仍然漠視全球海洋環境與公眾利益,強行推進核污水排海計劃,企圖將超過130萬噸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一旦排放入海,經過十餘年努力剛剛復蘇的福島漁業將再次遭受重創,對於日本自身而言也是「自損八百」的做法。

在此情況下,近期國際原子能機構就日本核廢水排放計劃的安全性檢視發表總結報告,指該計劃符合IAEA安全,結論不免有「裝門面」、「走過場」之嫌。IAEA的報告發表倉促,過程中是否真正充分徵求專家意見?或留有足夠時間在收到不同反饋後再次與各方專家進行協商?這些都不得而知。且排海是沒有先例的冒險,充滿不確定性。核污水排海過程將持續30年乃至更久。在後續長期運行過程中,性能有效性和可靠性還會隨設備腐蝕老化進一步下降。因此這份報告並無法有效證明福島核污水的安全性。特區政府應向日方索取更多如何確保排放安全性的相關資料及科學證據,並全面衡量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結報告內容、國家專家的意見等相關資料,以制定進一步措施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福島核污水排放問題是一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的議題,它同時也暴露了國際社會在處理核污染事件時缺乏全球共識和統一標準,及應對機制。核污水排放問題涉及到共同負擔和風險轉移的問題,這種不平衡的分擔可能引發國際爭端,並對全球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反制日本排放核污水不應當只是某幾個國家的行動,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共同制定和遵守國際規範,以確保公平、透明和負責任的解決方案。

作者為北京市政協委員、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 原文發表於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