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鋒:做好主體責任 莫負市民期望

Henry Ho: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are key to defeating COVID-19
黃芷淵:抗疫不應泛政治化

在完善選舉制度的同時,中央不斷強調香港要改善治理,要以良政善治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打好基石。雖然中央有良好意願,但今天香港政府在第五波疫情下的表現,縱然有國家源源不絕的支援,亦難稱得上合格,更遑論良政善治。當然我們亦明白,良政善治非一蹴而就,而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及國家的重要金融中心,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內部要作改革外,如何跟進及配合中央指示,以及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動融合,也是對未來特區政府治理的重大挑戰。

疫情成港府治理照妖鏡

第五波疫情可謂香港政府治理的照妖鏡,一直以來,北京對香港的公務員體系都非常有信心,然而在第五波疫情下,政府高層的統籌及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出現了各類問題,以致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都要出來提一句:「要全力支持特區政府進一步加強對防疫抗疫工作的有效統籌,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特區政府的負責官員要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發揮好組織領導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就職誓言。」當中就分別批評了特區政府的統籌,及特區官員的組織領導問題。

即使已經強調了主體責任及提供大量資源,香港的大部分官員好像都沒有聽入耳,在香港市民遭受疫情煎熬下,心中仍是只有既定工作指引和程序,以緩慢的「香港官僚速度」去應付現時疫情。例如方艙醫院建成後入住率極低,而全港卻有大量輕症病人被迫留在家中;內地派出屠宰人員支援香港屠房,卻多天被投閒置散;而衛生署的快測登記平台,更要超過一個星期才能使用;而一直強調要做的全民檢測,終於一拖再拖變成不是重點政策。

抗疫反映港官怎看待中央指示

除了特區政府內部的統籌及協調外,這次抗疫顯示了另一個大問題,就是特區政府官員和公務員如何看待中央給予的指示,這是一個中央地區關係的實際體現。當然我們都知道香港是一國兩制,香港擁有高度自治,但絕非完全自治,在一般情况下,中央亦希望香港人能夠自己做好治理工作;但在特別情况下中央亦會出手解決香港的困難,例如人大釋法和決定,以及全力支援香港所需物資。然而支援畢竟是支援,最終如何統籌及協調,仍要由香港政府去決定。

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可以預期香港在未來將會有更多與內地的互動及融合,當中亦肯定會有更多國策需要香港政府全力配合。如果往後香港政府各部門的表現仍然如是,對內不能統籌協調,對上不能做到中央指示,那就不單是大灣區,甚至是拖了整個中國發展的後腿。這是中央及香港市民都不願看到的。

因此,此次疫情過後,我們應思考來屆特區政府如何改善,才能夠更好掌握國家情况及策略,以改善香港管治。這涉及幾個方面,包括香港的問責官員是否全盤了解國情及國家策略,甚至是國家對於國際情勢的論述及考慮重點;公務員方面,則要在實務上了解國家——特別是整個大灣區——發展現况,以便香港更好融入整個灣區。

不應視中央為救火隊

一國兩制下,在香港有需要時,中央肯定會盡一切努力及資源幫忙,但香港政府及香港人不應當中央是救火救災隊;反而,香港應該是中國發展的重要一員,香港政府應該對這點要有所理解,在日常亦要關注國家局勢發展。一國兩制是要香港靈活運用不同制度為內地及香港找出雙贏方法,而不是無事談「兩制」,有事才談「一國」。

一國兩制希望為香港帶來良政善治,而良政善治也能夠為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打好基礎。然而在今天的環境,香港的治理不僅是香港特區內部事情,而且還關係到中央與香港,以及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互動。而如何處理這幾個層面的問題,肯定是下屆特區政府需要關注的挑戰。

 

作者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副秘書長、前屯門區議員

原文發表於明報(202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