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百日戰疫見效 港人何時能放下偏見

黃芷淵: 疫情難熬,香港未來更“難熬”?
林至穎: 香港需要如何再出發?

「我已經三個月沒有見過我老公了,這樣下去會不會離婚呢?」

「我都快忘記香港那邊我還有個男朋友了……。」

港每百萬人口病例數 世界最低

以上不是內地情感諮詢節目的內容,而是在深圳衞健委發出有關香港封關延長到6月7日的微信信息下面的真實留言。自從香港1月23日第一個確診個案到現在,新冠肺炎戰役已經進行了超過100天,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總結「戰疫」的成敗,影響全世界的疫症又會如何影響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要客觀評價一場戰爭的成敗,不能光看結果,還需要看過程和付出的代價。正如攻城略地成功了,如果過程當中傷亡慘重,付出不成比例的代價,甚至導致國力衰退,也只能視為慘勝。

這放諸香港的抗疫也是一樣,從戰果方面看,我們經歷了超過100天,只有1,000多病例,而且大部分個案是輸入個案,無論每百萬人口的病例數目,以至死亡人數都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之一。

香港在平衡抗疫和限制市民人身自由方面也是比較出色的。香港不僅沒有封城,100天以來市面雖然人流車流較為疏落,但生活大致正常。部分政府和大機構實行在家工作,但不少市民(包括筆者)仍然照常上班,在大家注意防疫保護的情況下,沒有一宗在辦公室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感染的個案。

反修例未止 蒙仇恨內地陰影

然而,在反修例運動仍未平息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的出現,使香港的抗疫行動從一開始就蒙上對內地抗拒甚至仇恨的陰影。1月23日,武漢封城,香港也首現兩宗確診個案。從當天到2月8日規定所有從內地來港人士都需要14天檢疫的兩周時間,出現了要求對內地全面封關的訴求,數千名醫護甚至為此罷工5天,嚴重影響醫管局的服務。

其後,陸續有「黃店」公開表示不接待內地人和說普通話的人士,延續早前的極右排外情緒。從反修例運動開始的針對內地和內地人的仇恨種子有了新的土壤。

如果我們堅持抗疫措施應該是「科學為本」的話,現在過了100天,我們有更多最新的科學和統計數據,可以回頭看,究竟我們的措施是太快還是太慢,過緊還是過嚴。例如,當時究竟早幾天或者遲幾天對內地全面封關,對疫情是否有很大影響?

憂內地病人來港求醫 恐過慮

記得在醫護罷工初期,港府已經停駛高鐵,只餘下一個深圳灣口岸通關,內地也暫停所有到港簽注,兩地人流已經減少超過95%。但當時主流民意就是要求百分之百封關,導致兩地家庭和有工作需要的人士大受影響。

而根據政府的最新數字,2月8日後,接近十萬從內地、澳門和台灣來港的檢疫人士無一人確診,證明所謂大量內地病人會經過深圳灣口岸入境求醫的憂慮,或許是反應過度的。

在粵港澳三地政府層面,我們也看到彼此的溝通並不完全暢順。首先,澳門特首賀一誠親自承認,香港對澳門封關一事他是從新聞上看到的。這反映特區政府仍然是單純以「香港本位」思考防疫問題,也沒有考慮澳門在抗疫取得的成就。

其次,內地(具體來說是珠海和深圳)在3月27日實施對港澳人士隔離14天的決定,是在前一天晚上9時左右公布,導致當晚關口一片混亂,打亂了很多市民的行程。而上月底內地封關更出現「加辣」,規定從深圳和珠海過關的人士必須在當地指定地點隔離14天,不能到省內目的地進行檢疫。這一舉措是因應海外輸入個案上升而設,但卻忽略了港澳的特殊性尤其是抗疫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與此同時,筆者看到澳門和香港處理或者回應內地檢疫措施的差異。在上述3月27日檢疫措施實行後,當晚澳門政府宣布廣東豁免四類人員檢疫,除了兩地工作、應急商務公務人員和保障兩地生產生活人員外,還包括「70歲以上、14歲以下人士和孕婦;和前往內地定點醫院看病並當天往返的人員」。

這反映澳門和廣東也確認在「防疫第一」的大前提下,應該從「人道」和兩地交往頻繁的實際考慮,作出若干豁免。這些豁免措施實施至今沒有任何新的關口輸入個案,證明抗疫和民生不是完全對立的。

疫情受控市民自律 政策太嚴苛?

可惜,港府剛宣布對來自內地人士來港檢疫延長一個月的措施,與兼顧抗疫與民生的目標背道而馳。在兩地疫情紓緩,全國本土確診只維持極低數字的情況下,措施肯定是過度嚴苛。

任何政策包括防疫政策都必須符合「比例原則」,即任何限制和強制市民生活和人身自由的措施都需要合乎比例。在香港醫療系統容量增加、內地疫情受控、本地口罩供應充足加上市民高度自律的情況下,政府是否可以考慮其他不那麼嚴苛的政策工具?例如入境進行強制測試、承認內地的健康碼和檢疫證明,甚至以人道理由豁免數以十萬計的「兩地家庭」的檢疫要求。

中港融合尋常事 勿被仇恨障目

這場疫情在香港與內地人民因反修例運動高度互不信任的背景下開始,疫情過後如何或者能否收復關係實在是未知之數。但筆者必須指出的是,兩地融合不是官方主導或者陰謀,是發生在每個香港人身邊的尋常事。例如兩地婚姻過去多年穩佔總婚姻數目約四成,過去10年在香港登記的兩地婚姻接近20萬,自回歸以來估計達到50萬對。這還沒有計算大量需要來回中港兩地上班和工作的香港人,都深受這個延長檢疫令的影響。

恐懼與仇恨是最能夠挑起人們非理性情緒的兩大心理。歷史上多少紛爭和殺戮都由此而起。不幸地,這場短短幾個月席捲全球的疫症同時也掀起了這兩種人類最原始的情緒。

然而,愈來愈多科學和統計數據正在呈現眼前。究竟,香港人是要理性面對下一階段「與疫共存」和「與內地共生」的事實,還是不顧兩地交往頻繁,繼續沉溺於偏見和仇恨,延續疫情以來的「閉關自守」心態?

原文載於《經濟日報》評論版(2020年05月05日)

作者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