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為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7月8日,本智庫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綜研院)共同主辦了「深港智庫焦點對話研討會」,學習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暢論香港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現實挑戰。

深圳會場

香港會場
習主席7月1日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本智庫認為,習主席的講話標誌著「一國兩制」的實踐進入新的歷史性階段,為未來「一國兩制」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他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是個完整的體系,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是最高原則;當一國原則愈堅固,兩制優勢愈彰顯。
本智庫成立於2017年4月,正是習主席上次訪港前夕。繼五年前習主席提出「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這個重要論述後,這次講話有力論述了「一國兩制」作為完整體系的內涵,目的、體系內兩制的關係,還有未來發展的關鍵元素。更重要的,是他提出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給了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一顆定心丸。


綜研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本智庫創辦人兼主席、全國港澳研究理事會何建宗首先致辭,表達對本次研討會的期待和肯定。
之後,深港兩地10餘位專家學者重點研討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香港與內地社會民生融合發展等熱點問題。
1
北部都會區建設與深港合作新機遇
建議發揮香港基礎研究實力強的優勢,與深圳共建「20+8」產業集群;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新田科技城打造成香港矽谷,推動深港合作共建一體化的開放創新體系,形成深港創新生態鏈;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率先形成深港融合發展的一體化市場,其中,推進深港通關一體化是重中之重。

郭萬達
綜研院常務副院長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王春新
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
建議把北部都會區提升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試驗區,全力打造世界級創科產業城、高等教育城和中醫藥城,致力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並在大灣區科創產業合作上採用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一國兩制」下,深港要素流動因為制度差異而有一定的限制。建議建立全方位、全時段的合作機制;深港共同發布「雙向政策包」;互派職員掛職;以及吸收民間智慧。

洪為民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2
深港產業合作新方向

余凌曲
綜研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
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存在資金循環不暢痛點問題。建議以前海為平台,探索深港共建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前海離岸市場功能有三:為香港人民幣回流提供全新通道;為走出去中國企業提供專屬離岸人民幣進入產品;為國家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自由使用探索經驗。
「未來要鼓勵香港青年進入大灣區從事科研科創,或加入就業市場。」建議大灣區科研模型應為「前廠後店」「前研後產」,進而形成「香港研、灣區產、全球銷」的生態圈。

林至穎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副主
廣東省政協委員

謝來風
綜研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建議河套深港合作區從戰略、體制機制、產業鏈、要素流動和規則標準五方面進行創新突破,打造「中國科技特區」,建立深港實體化聯合管理機構,加快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跨境專用口岸」,實現科研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3
深港社會民生融合發展
多年來深港合作和融合都是以基建為主導,隨著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深港政府應考慮推出更多便民措施,包括更便利通關安排、補貼跨境公交票價和增加班次等,促進「通勤式融合」(即「深圳居住,香港上班」和「香港居住,深圳上班」),從而鼓勵更多香港人尋找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何建宗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黎沛文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在迎來香港踐行「一國兩制」下半場之際,相關工作的重點應轉向政策措施的細化、執行、檢討和完善,以更好地促成以「身份認同」「人心回歸」為核心主軸的「香港二次回歸」,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針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面臨的新困難新需求,建議落實落細頂層設計,推動多部門協調聯動解決證件使用便利化等實際問題,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快促進大灣區要素流動,發掘新需求並制定出台新舉措,多舉並重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文雅靖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
綜研院港澳及區域發展所副所長
最後,綜研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為各專家學者的觀點做了總結,為本次活動劃上圓滿的句話。

本次活動受到文匯報、香港商報、中評社、中新網、香港01、橙新聞等多個內地和香港媒體的關注報導。

文匯報

香港商報

中評社

中新網

香港01

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