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鋒:沙特阿拉伯也準備「一國兩制」

葉海波:大灣區規劃意在消除「法律割據」
黎沛文:大灣區治理的區域合作和協同創新

中美貿易戰曠日持久,隨着時間過去,大家都明白到兩國的目標再非是貿易順差及逆差,而是爭奪世界的影響力。同樣,對世界其他國家而言,亦是他們重新思考外交策略的機會。今天中國的制度當然仍未被歐美認可,但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近40年發展卻極有參考價值,這亦是為什麼中國模式一直對發展中國家極具吸引力。

1月時,筆者獲沙特阿拉伯費瑟國王基金(King Faisal Foundation)旗下一所研究所邀請,到利雅得參與論壇,主題為一國兩制。為什麼遠在中東的沙特阿拉伯會對中國的一國兩制有興趣?這又要說到沙特現任王儲在2016年提出的「2030願景」。因沙特經濟長期倚靠石油,導致經濟嚴重單一,這種模式長遠對沙特而言肯定不穩定,國內財富亦分配不均。因此「2030願景」的重點正是多元化沙特的產業,解決現時國家經濟問題。

雖然沙特有志發展經濟,但同時亦明白到現時的法規未必能吸引到國際投資者,因此在「2030願景」中,沙特亦構思了一個與現時國家制度有異的「特區」,希望在這個地區實行特殊的商業法規,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這個名叫「NEOM」的特區規劃在沙特的西北方,與埃及和約旦接壤,面積達26,500平方公里。整個計劃預算5000億美元,近年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要到外國上市,其中一個目的正是要為這個項目集資。

在這個背景下,沙特開始關注中國的一國兩制,並且希望汲取香港的經驗。在一個主權國家中建立特區是內政措施,政府只要願意,隨時可以成立;但是否成功則要視乎國際社會對這個特區的接受程度。例如香港,在1986年取得獨立關稅區地位,就是國際社會對我們的一種認可及接受。相反當年北韓創立羅津先鋒經濟特區,卻鮮有其他國家對其有任何關顧。如要取得國際社會認同,特區必先要對國際投資者有足夠吸引力,否則只是徒具虛名。

一國兩制 需把握放權程度

如何能夠吸引國際投資者,則要看中央對特區放的權有多少。如果放得少,那特區與國家其他地區沒有太大差別,那這個特區有等於無;相反如果權放得太多,則可能引起國內其他地方不滿,甚至特區可能背離中央的發展方向及建議,對國家管治也會引起麻煩。因此如何把握放權的程度,讓特區可以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保持在中央管治的可控範圍內,正是一國兩制需要顧全的地方。

制度是否成功 要看能否自我完善

沙特對中國模式及一國兩制的關注,其實亦是中國在全球建立影響力的一個例子。當然一國兩制一路走來路途並不平坦,中央與地方之間亦有出現矛盾,但今天香港的問題不一定是現時制度所引起,也有可能是之前制度遺留下來的問題。身為局內人,我們的主觀情緒有可能掩蓋了制度的優勢或劣勢,但沒有優勢的制度,又怎會有人來參考及研究?有人關注及參考中國模式及一國兩制,也許亦會令我們對自己的制度更有信心。

中國領導人所提出的「制度自信」,並非僅僅是口號,更是來自制度的成功及其後所得到的關注。當然,一個制度是否成功不僅僅要看一時一刻得到多少成果,也要看這個制度面對外圍挑戰可否自我完善。這次中美貿易戰,或許正是中國模式及一國兩制再次向世界自我證明的好機會。

作者是新民黨屯門區議員、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 (2019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