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六對關係 重在思維

Tony Shen: Yes, Hong Kong Really is Part of China
黎沛文、莊鴻山:香港青年國民身分認同問題再探討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於內地《求是》雜誌發表題為〈把握「一國兩制」新的定位 正確處理六對重要關係〉文章。王志民從事港澳工作近20年,並長期主管青年工作,與香港各界人士早已建立密切工作關係。作為中央駐港機構最高負責人,他這篇文章可以視為未來至少數年的「施政報告」。如果港人或者政情分析者只以一般「十九大」學習體會文章視之,恐怕就是「捉到鹿唔識脫角」。

文章首先論述一國兩制已從回歸前的「國家統一理論」,轉變為回歸後的「國家治理理論」,以闡釋香港的治理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中。接着他提到香港在國家的定位,包括發揮「四個平台」(國家重要戰略首要境外推進平台、全球創新要素集聚平台、對外交流參與和傳播平台、國家軟實力提升和展示平台)功能。最後提出「六對關係」,包括憲法和《基本法》、中央全面管治權和特區高度自治權、融入國家發展和發揮香港優勢、中央和特區政府、一國和兩制,還有「港式思維,港事港辦」和「北京思維,內地方式」的關係。記憶所及,最後一對關係是中央官員首次提出,筆者認為,也是這篇文章的亮點所在。

這個關係可以3句話來概括:尊重制度、注重思維、換位思考。而更重要的是,這是雙向的:即內地要尊重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要以香港行得通的方式處理香港問題,注重「港式思維,港事港辦」;同時香港要尊重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需要熟悉和尊重「北京思維,內地方式」。具體而言,要「站在國家全局的高度」來考慮問題,想一想會不會影響國家整體利益、會不會引起兩地同胞矛盾等。

治港者需熟悉「北京思維內地方式」

筆者認為,這份中央駐港大員的「施政報告」加入這一段,至少有兩重意義。首先,它表明中央政府承認港人有不一樣的思維,願意以港人接受的、在香港行得通的方式治理香港。這間接駁斥了眾多有關中央要收緊對港管治,甚至要把香港「大陸化」的指控。雖然中央近年反覆強調「一國」先於「兩制」,也大於「兩制」,但既然全面管治權和高度自治權要有機結合,在糾正過往一些認識上的偏差的同時便不能「矯枉過正」,無視「港式思維」的客觀存在。這與2016年3月港澳辦副主任馮巍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強調中央要「用香港人聽得明白、能接受和熟悉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想法」可謂異曲同工。

另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是下半段:香港同胞「特別是肩負管治香港重任的治港者」,也需熟悉「北京思維,內地方式」,這很明顯是針對特區政府官員而言。事實上,香港各級公務員經常在香港和到內地參與各種國情班和交流活動,對基本法的培訓也是愈來愈全面和普及,為什麼他們的工作方式會讓一名駐港前後近20年的中央官員間接批評呢?

筆者過去在特區政府任職,近年經常有機會接觸內地官員和學者,對這個問題有所體會。內地官員和學者對港人(包括官員)的普遍看法是:做事專業,但喜歡計較細節,見樹不見林,未能從大局看問題。這當中原因很多,有香港原殖民地體制思維的問題,也有香港一制獨特性(和局限性)的問題,筆者不在此闡述。一個「香港思維」非常具體的例子,是香港參與國家「五年規劃」的問題。

香港自從2010年起正式參與國家的「五年規劃」。內地的「五年規劃」是一個歷時數年、幾上幾下的規劃決策過程,大部分內容和指標都是「約束性」的,即如果某省某市或某部委未能在5年內完成規劃內的任務,是需要「問責」的。對於香港而言,由於我們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種要求當然很難辦到。

但問題是,特區政府正在參與一個全國的、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高度博弈的規劃「遊戲」。但過去不少官員傾向只從香港角度爭取各種利港措施,除了對國家整體利益考慮不足之外,到了特區政府換屆,上一個規劃的內容有時會不了了之、缺乏交代(每屆政府都有不同「優勢產業」是其中一個例子),這也讓中央政府對如何協助香港感到無所適從。既然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那麼香港的發展大方向應該按照國家的「五年規劃」還是特首5年任期的政綱呢(兩個5年卻並不完全重疊)?兩者應該如何協調呢?澳門已推出的跟內地對接的首個「五年規劃」是否可以借鑑?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兩地合作的關鍵

因此,官員熟悉「北京思維,內地辦事方式」並不是一個意識形態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需要。當然,人的思維模式不容易改變,公務員要改變思維也許更難。但筆者認為,這正是香港要與內地駐港官員「行埋一齊」的重要原因。中聯辦不可能代替特區政府作任何決策或政策,但它有責任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香港官員沒有必要在意識形態上與內地官員完全一致,但卻需要有足夠魄力、能力和經驗參與內地事務,在顧及國家整體利益的前提下為香港謀求最大發展空間。而這也是「中環」和「西環」的共同利益與職責所在。

思維模式決定工作方式,工作方式決定合作方式和合作成果。隨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北京思維,內地辦事方式」肯定是兩地合作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

(有關國家「五年規劃」的詳細籌備、論證和諮詢過程,可參考王紹光和鄢一龍《大智興邦:中國如何制定五年規劃》,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 (2018年1月29日)

圖片來源: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237643